欢迎来到中国保育员培训中心!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把童年还给孩子,还教育本来的样子

来源:保育员培训中心 更新时间:2020-02-18 08:49 浏览次数: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 北京幼儿园女园长协会会长 最近因为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大家都纷纷忙碌起来,大有一种不把孩子的时间、空间填满,不做点儿什么,就对不住孩子的感觉。于是各种群里的各种课程、各种版本的游戏设计铺天盖地而来 记得2...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

北京幼儿园女园长协会会长

最近因为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大家都纷纷忙碌起来,大有一种不把孩子的时间、空间填满,不做点儿什么,就对不住孩子的感觉。于是各种群里的各种课程、各种版本的游戏设计铺天盖地而来……

记得2003年SARS疫情发生时,有记者问及孩子对SARS的感受,令人惊讶的是孩子竟出乎意料地说喜欢SARS。记者追问原因,孩子说因为有了SARS,一家人就能天天在一起,爸爸、妈妈有时间陪自己尽情地玩了。没想到,这在成年人眼里胆战心惊的灾难日子,在儿童看来却是一段最美好闲暇的时光。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可以自由、尽情玩耍,不再被逼着去上各种兴趣班。

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以上的做法导致了以下问题:

一是过密、过频的联系与干涉加大了家长的负担,从而加重了家长和孩子的焦虑情绪。

二是如此辛苦努力付出的背后,无形中传递、释放的理念与我们的专业理想和追求背道而驰。

这些年,我们做了大量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的工作和努力,向社会、家长普及关于科学入学准备,防止小学化倾向等,如今很可能在这样的信息传递与“指导”过程中,无形中犯了穿新鞋又走到老路上去的毛病。

如果对作为核心、根本、本源的“道”没有体悟、思考清楚,把握准确的话,方法、策略、工具再多,也可能会是南辕北辙,徒劳无益。正所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所以人们常说“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加重要”就是这个道理。

教育是什么?

其一,有人说,所谓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李镇西校长说,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而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意大利瑞吉欧创始人马拉古奇曾说过,在丰富的日常生活中成人和儿童共同构建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希腊文中“学校”的意思就是闲暇,意味着儿童需要“虚度”光阴,满足其天性,放缓脚步,慢慢成长。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由内在的动机支配的,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尊重、顺应幼儿的天性,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重视、支持幼儿自愿、自主地活动,促使幼儿实现主动、自主地发展。

其二,著名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有机整体。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的内在要素之间的根本联系,以及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越发体悟到,教育本质的实现得益于积极关系的建立,如何构建一个有利于个体发展的生态环境,如何形成教育过程中积极的关系,对儿童和谐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儿童是什么人?儿童的幸福是什么?

其一,儿童不是我们传统观念里什么也不懂的人,他们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的人。幼儿的学习方式是最科学的。他们会启动身体所有的“窍门”,通过看、听、触、嗅、尝等全身心体验世界。幼儿的潜在能力以及各种能力之间的和谐性,是我们成人远远想象不到也无法企及的。“如果说,大自然在人身上设置了100扇能力的窗户,那么,我们成人身上恐怕只有五六扇才是敞开的,其他都关闭了,而孩子的窗户全部都是敞开的。这就是孩子与成人的最大不同!”可能性是儿童的最伟大之处。可能性是生命创造的潜力,可能性是未来性,可能性具有多样性。真正认识和发现儿童,应当帮助儿童认识和发现自己发展的可能性,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可能性,使其成为最好的自己。

新西兰幼儿教育大纲中这样描述儿童:儿童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能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儿童在主动感知世界,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我们要走进儿童,理解儿童,相信儿童,倾听儿童的心声,用心关注儿童的每个细小举动,全身心地接纳儿童,并把自己的关注、接纳、发现传递给儿童,形成一个正能量传递的循环,这会有利于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的形成。

其二,在拉丁文中,儿童意味着自由。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学习、工作、生活的方式。

其三,儿童的学习特点是什么?具体来讲,幼儿的学习特点是在无意注意伴随下的随机、碎片化学习;是以多种感官为渠道的感知、体验式学习;是以动作伴随的操作式学习;是以直接兴趣为动力的情绪化学习;是在生活和游戏过程中进行的整体化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张雪门先生认为,人类的活动,本来除内部要求以外,无一不由于外界的刺激。儿童自早至晚,其本性因生理的要求—好动与恶静,因为好动,不得不与自然环境相接触,因为有接触,就有所反应,儿童的经验就不断地在这样连环的接触和反应当中发展而生长。所以没有成人的介入,儿童与自然也能自然发生关系,但有了成人,只是使其经验的发展范围更大了,进步更快罢了。

所以,“对幼儿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能在一个充满支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他们的需要、兴趣被充分关注,他们的天性被充分释放,孩子们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学习,能将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

该如何做?

首先,要调整好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其一,其实不妨调整心态。虽然疫情严重,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方便,但成长型思维模式告诉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周遭的变化,我们不妨想一想,如家人平时疲于忙碌,现在有时间可以朝夕相处;平时以叫外卖为餐的一个个都成了精于烹饪的大厨,家庭中平添了烟火的气息;很多专业工作者有了大把的时间读书思考;父母有了更多时间和孩子一起嬉戏、读书。

其二,古语说得好,“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为什么要让我们要静下心来?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静的艺术,教育是用心的艺术。只有远离喧嚣与躁动,保持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专注,教育才能够真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何以在信息横飞的纷扰世界中做到处乱不惊,保持内心的淡定和从容……这或许是每一个人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只有静下心来,才能生出真正的智慧。

此时,调整心态非常重要,其实不妨想一想,难得大家有了大把的时间,要静心学习、思考,秉持专业理念,还教育一片宁静的天空,教师可以想想如何在专业理念、原则上进行一些指导,如怎样尊重、理解儿童,保护儿童身心健康等,而不是去把孩子的时间和空间都填满。

其次,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在诸多环境因素中,家长的心态至关重要,家长不良的心态会影响孩子的发展。普天下的家长无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但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普遍存在“三高”现象,即高期待、高关注、高焦虑。高期待就是期望值高,“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结果累的是家长,苦的是孩子。高期待带来对孩子的高关注,而家长对孩子的高关注导致了家长的高焦虑。在焦虑情绪下,孩子生活得很累,很不幸福,不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家长只要理解、尊重孩子,需要用心地陪伴,充分地尊重、理解,用心地倾听,积极地有效回应。教育、学习可以无处、无时不发生。家长可以向孩子学习,读懂孩子这本书,其实,只要你肯沉下心来投入进去,你不仅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孩子也能很好地影响父母。

向社会宣传科学的育儿理念,帮助家长要克服自身的焦虑情绪,调整好心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而不是用我们的爱心和敬业精神,不遗余力地将孩子的时空都填满。

再次,要遵循教育规律。

其一,秉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让教育自然而然地发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那些没有让儿童每天都发现周围世界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地方,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熄灭。”

其二,尊重儿童。而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而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作为老师要引导家长,把时间还给孩子,把空间还给孩子,把活动的选择权和确定权还给孩子,建议家长多给孩子准备一些适宜的玩具,指导家长如何用心陪伴孩子。一旦把游戏的空间、时间和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权还给幼儿,多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就会看到一个个具有主动性,且独具个性特点的幼儿,他们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游戏,使成人在一个个真游戏情景中与幼儿共同面对问题、共同获得新发现、共同收获着快乐,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其三,实现高质量的陪伴。高质量的教育贵在用心陪伴,只要父母用心陪伴孩子,就会找到最适合孩子发展的亲子互动方式。老师们应该多建议家长放下手机,好好陪伴孩子游戏,共度欢乐时光,让相处的时光更有趣,让孩子享受活生生的亲情。

总之,正如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所言:“停课不停学”不是单纯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把童年还给孩子,还教育本来的模样,实现让儿童今天快乐,明天幸福之承诺。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陪伴,我们在一起
    Copyright 2010-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版权所有:归保育员招生信息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