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
去年,一则消息的发布格外引人注目:教育部在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河北省廊坊市、山西省长治市、江苏省常州市、浙江省金华市、安徽省铜陵市、福建省三明市、湖北省宜昌市、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山东省诸城市12个省市区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唯改革者强,唯创新者进。当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号角嘹亮吹响,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唯有改革。
多年来,实验区在深化教育改革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有许多是中国基础教育的“率先”和“最早一批”。立足新时代,他们接续教育改革先行者的使命,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踏出一条光明之路。
育人
坚持立德树人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一条清晰主线。
上海市大同中学的历史教师顾博凯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网红老师”,走在路上常常会被学生们认出来:“看,那是讲红色故事的顾老师!”
“顾老师讲红色故事”系列网络视频课程已经推出两季,用身边场景、学生喜爱的方式,将党史故事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不仅学生爱看,更从校内火到校外,并入选首批上海市中小幼“中国系列”课程。
如何打破学段区隔,上好伴随青少年成长全过程的思政课?上海聚焦建党百年主题,建设100余门“中国系列”课程,将思政课作为“跨学段”的有机整体,打造上海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育人“金课”,让青春的心跳始终与爱党爱国的情怀同频共振。
无独有偶,宜昌市打造“熔炉工程”一体化德育体系,成立市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从“思政课的跨界与融合”破局,组织1000名思政教师“同上一节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引领学生、铸魂育人,努力构建起大中小学多方联动的“全员、全程、全方位”思政一体化工作格局。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在“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上下功夫。如何完善立德树人机制,让“五育”并举落地生根?实验区一系列亮点工程频频推出。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在廊坊市,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参与一至两项冰雪运动。借助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契机,廊坊市开展全市冰雪特色学校及奥林匹克示范校评选,把冰雪运动教育纳入体育课教学内容,让师生积极参与到冰雪运动当中,感受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
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理念,成都市专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专项工作方案,构建家、校、医、社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其中要求学校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每两周不低于1课时,多方携手为青少年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做饭、洗碗、扫地、洗衣、整理玩具和铺床……常州市春江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在家“忙”得不亦乐乎。学校为一至六年级学生确定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内容,带领他们参与劳动、感受劳动,在劳动中掌握技能。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常州市率先出台了劳动实践活动指导意见,下发家庭劳动、学校劳动清单,在全市基本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体系,让劳动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社会实践中长见识、增本领,三明市制定市级研学基地评选标准,打造具有三明特色的红色、生态研学线路、课程,形成区域精品研学点28个,不断增强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落实“五育”并举,要抓住教育评价这个“牛鼻子”。西安高新区将“五育”并举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构建了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品德行为、健康状况、兴趣爱好以及学业负担等多方面情况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用增值性评价考察学校、教师对学生学业进步和能力提升6年或3年影响的净效应,对学校进行多元、综合性评价。
攻坚
聚焦社会热点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如今,“双减”工作正火热开展,长期困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明显“退烧”。
站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上,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基础教育面临的最紧迫、最核心的重要任务。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使命如磐,重任在肩。
作业负担过重是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实验区迅速开展了一系列部署行动——
在铜陵市,作业公示栏成为很多教室的“标配”。铜陵建立课外作业监测和定期公示制度,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监测等举措,形成作业管控闭环。同时,启动全市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以赛促研,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不超量、不超纲、不超时。
在深圳市,“作业样例”成为了作业减负提质的“利器”。深圳发布学科书面作业设计指引,制订义务教育阶段12个学科共1548个作业设计样例,开发了4382个在线教学资源包,学校可根据“作业样例”,结合自身情况布置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
如今,校外培训机构常态运营监管力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实验区坚持综合施策,实现校外培训减负降温。
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一标准两办法”,为民办培训机构分类管理、准入管理、规范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据。
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宜昌市完善“黑白名单”制度,制定“八条高压线”,创新网格化管理经验,实现全天候、全覆盖、无死角实时监控。
在做“减法”的同时,更要做“加法”。实验区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在服务内容、时间等方面不断探索最优解,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后服务覆盖面,打造全面育人“新天地”。
在课后服务时间,浙江省金华市苏孟小学开展了美术创意课程——“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晒秋文化展,让孩子们晒晒自己种的南瓜、地瓜、花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作物和节气的自然美,感受丰收的喜悦。
把课后服务打造成“学生舒心、家长放心、教师用心”的教育民生工程,是金华市的目标。金华鼓励学校因校制宜探索“1+X”托管服务模式。“1”是指开展学生基础性托管服务,开设自主课程(自主作业和自主阅读),“X”是指开展学生拓展性托管服务,开设个性化课程(体育艺术科技等),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跨班级、跨年级自主申请。
长治市推行“菜单式双选”制度,中小学校列出课后服务“菜单”,由学生自主选教师、选内容。全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达到100%,开设课后服务课程200余种,学生参与率达到98%。
发挥学校场馆优势,西安市高新区开放30所学校运动场,与企业、镇街共同打造劳动、科技、心理、安全等教育基地55个,组织学生走进华为、比亚迪、航天研究所等进行实践体验。
教育不是学校一方的“独角戏”,“双减”好生态的营造需要家校社协同,形成统一战线。
组织市校父母大讲堂48场,家庭教育进企业、进社区培训讲座56场,优秀家长进课堂活动85次……山东省诸城市组建了专家指导、名师领航、家长讲师等5支家校社共育队伍,成立了9个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一系列常态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助力家长提升科学育儿素养。
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改革的方向。升学竞争是老百姓教育焦虑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着“双减”落地成效。
“以前总觉得上不了好初中,就没希望上到好高中,也就不可能上个好大学。现在看,只要认真踏实地学习,在普通初中也能有很大概率进好高中。”上海学生家长小美表示,学业竞争的减轻,让自己和孩子的身心焦虑都减轻了不少。
小美的信心来自上海的一场改革。在《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的文件里,备受关注的“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意味着每一所学校的学生都有进优质高中的机会。
不仅仅在上海,打破“名校壁垒”,深化高中招生改革,成为实验区落实减负的突破口。铜陵市探索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将总分值20分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中考成绩,初步形成了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提质
瞄准关键领域 奏响高质量发展“交响曲”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基础教育实现全面普及,人民群众“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需求日益强烈。基础教育驶入改革深水区,既需要劈波斩浪的勇气,也需要行稳致远的耐心。
“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列出的7项民生之首。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6390个、制定学前教育内涵发展“三大指南”、建设科学育儿指导“15分钟生活圈”……在上海,随着0—3岁托育服务、3—6岁学前教育以及科学育儿指导的不断深入,“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这一上海的民心工程,也正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交口称赞。
聚焦幼小衔接,常州制定幼小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建立幼小联合教研机制、开展家园校协同育人等举措,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为了让孩子就近上好园,三明市改革招生制度,在三元区中心城区探索公办幼儿园“多园划片”招生改革,借助“e三明”平台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让符合条件的适龄幼儿能够按照家长意愿相对就近入园,惠及幼儿3450名。
在义务教育领域,当“优质均衡”,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时代新命题,如何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考验着12个改革实验区教育管理者的智慧。如今,名校带动弱校成为了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有几个数字颇为亮眼:全市55%的义务教育学位、38%的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提供给随迁子女,比例为一线城市最高,新建义务教育学校100%纳入集团化办学。
深圳一方面扩大供给,满足快速增长的学位需求;另一方面引入广东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等名校来深办学,推进建设60个基础教育集团,形成“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多形式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市属名校到各区办学覆盖率达到100%。
西安市高新区全面实施“名校+”工程,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名校+”整体发展,高新区各“名校+”教育集团不仅将改革经验带到了相关学校,还将课程体系、教育教学经验在这些学校进行推广和延伸。
如今,各实验区的普通高中正朝着多样化有特色方向发展。成都实施职普教育融通工程,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融合衔接机制,鼓励举办附设职教班的综合高中,为学生提供二次选择机会。宜昌联合北师大持续开展“高中生素质提升计划”项目试点,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100个精品课程群、50个创新实验室,完善具有特殊才能及超常教育需求学生的甄别、发现与培养机制。
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改革实验区着重从制度和顶层机制入手,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激发教师队伍的生机活力。
谁来做教师?三明市启动市级师范生公费教育试点,在全省首创按县单列录取。公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毕业后由县市区定向安排到辖区中小学任教。
如何发展教师?西安市高新区先后组建“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名师+”教研共同体180余个,形成“区、‘名校+’、学校”和“教育、教研、教学”双轮驱动的教师发展体系。
如何管理教师?率先进行县管校聘改革的成都市进一步强化编制统筹力度,成立体育教师共享中心,统一调配区域内学校体育教师资源,创新建立单校任教与多点执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化也正在成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从曾经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如今的智慧黑板、VR虚拟教学等,近年来铜陵市大力推进智慧学校建设,“智慧”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铜陵现在已初步建成以全市智慧教育服务平台为基础平台,以全市教育大数据应用为核心,以智慧教与学、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基础设施5个应用服务体系为典型应用项目。
长治遴选96所学校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首批试点校,出台建设指导意见,推广应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优质教育资源,确保全市中小学做到常态化使用。
……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于12个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来说,改革才刚刚起步,但他们焕发出的改革激情、激荡起的澎湃动力,必将推动基础教育的航船驶向更美好的远方。
基础教育的深水突围 ——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成果综述
来源:保育员培训中心 更新时间:2022-04-23 08:47 浏览次数: 次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